11月22日下午,应智能所刘锦淮研究员的邀请,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包建民教授做客智能所创新论坛,并做了题为“工业色谱技术在生物和环保领域的应用”学术报告。刘锦淮研究员主持报告会。
包建民教授首先提出了工业分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指出问题本质是在合成材料的过程中,仅收获目标物,中间可分离出的其它可再利用的资源都被作为废料处理,故大量可利用的资源被浪费了。同时他强调工业分离的核心基础是工业色谱技术,真正的解决方案是要通过系统分析,利用分离技术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各种成分,实现工艺绿色化。工业色谱是举世公认的可以适合于大规模生产的分离技术中效率最高的,具有流量大,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但正在逐步提高,由中低压走向高压,从间歇式发展为连续(如SSMB)等特点。报告中,包建民教授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工业分离技术由传统的简单机械分离到化合物分子水平的物理性能分离,再逐步精细化、功能化的技术升级,并且基于此提出了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控制成本的分离3.5技术。紧接着,他介绍了现阶段工业色谱技术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包括硬件设置与填料的创新,成本控制及应用创新,并通过碱性蛋白酶的脱色、DHA/EPA的分离和威海污水处理等实例详细阐述了工业色谱在分离、纯化和富集方面的应用价值。报告结束后,包建民教授就工业色谱的应用等问题同参会师生进行交流与探讨,大家均受益匪浅。
包建民教授,美国普渡大学分析化学博士,专长分离科学。曾任美国宝洁公司资深科学家和Thervance药物公司经理。现为天津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有多项原创性发明,包括3项美国发明专利和10多项中国发明专利。先后发明了电介质下微量酶分析技术、高效微管电泳、三维电泳转移蛋白质并定量分析等世界领先技术,他在将HPLC,LC/MS, LC/MS/MS,HPCE和CE/MS等分析方法应用于活性药物的筛选方面有不少研究,具有较高的科研及应用价值,先后发表180余篇论文。其申请的“新型智能化中药活性组份高通量筛选平台”、“高通量测定重要活性组分与蛋白质的结合特性”等课题得到国家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天津市科委的项目资助。此外,他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药物分析方面的优势,与各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临床基地和生产企业合作,以分析技术为核心,为其提供新药研发各阶段的方法学开发和检测服务。近几年,他的研究兴趣转向了产业化工艺路线的优化与改造,为实业兴国添砖加瓦。为此,他建立了安徽省分离技术工程中心,还荣获了2018年度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
(供稿:纳米材料与环境检测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