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从“看天选种”到“知天育种”,中国种业正迎来深刻变革。从跨越数千年传统选种方式,到如今进入智能育种时代,作物生长全过程被精准调控,AI模型逐步替代传统“撞大运”式的亲本选配。
2025年9月15日,安徽合肥,在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分析水稻种子纯度结果。
2025年10月9日,安徽合肥,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科研人员正在提取水稻叶片DNA。
2025年10月9日,安徽合肥,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观察水稻水培幼苗根系长势。
2025年10月9日,安徽合肥,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筛选种子。
2025年10月9日,安徽合肥,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准备水稻叶片样本,用于提取水稻DNA。
2025年10月10日,安徽合肥,在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汤才国(中)与研究人员在加代舱内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加代舱通过精准调控光温水肥气等参数,作物生长周期大幅缩短,小麦传统一年种一代,在舱里一年能繁育4至6代。
2025年10月10日,安徽合肥,在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袁航(左二)正带领团队查看离子束生物工程装置。
2025年10月9日,安徽合肥,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实验室,研究生胡越正在筛选种质资源。
2025年10月9日,安徽合肥,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育种基地,农业技术员陶亮之正在数新品种颗粒数。
2025年10月9日,安徽合肥,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育种基地,科研人员正在对水稻材料进行收种。
图/文: 张大岗
责任编辑:李立真 陈啸
报道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c7HS2ifdzrx3vpJEk-rT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