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水稻秸秆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产量占到农作物秸秆总量的近1/4,秸秆还田是目前主要的应用方式,但是长期大量的秸秆还田容易引起土壤酸化,导致病虫害的加重以及粮食重金属含量的提高,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我国目前秸秆饲用化研究主要集中于玉米秸秆青贮方面,但是发展青贮饲料存在“与粮争地”的尴尬局面,如何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情况下实现秸秆饲料化利用一直是农业生产面临的瓶颈问题。秸秆饲用化是发达国家处理秸秆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过腹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提高。安徽省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大省,秸秆总量达4182万吨,其中水稻秸秆产量占35.5%。同时安徽省也是养殖业重要发展区域,但是饲草供给率不到15%,存在严重的缺口,水稻秸秆饲用化是弥补饲草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
水稻秸秆主要由木质纤维素组成,受到遗传基因的调控,不同成分的改变都可能引起茎秆的机械强度变化,而脆秆是一种典型的突变形式,对于改善秸秆破碎性、消化性以及营养特性十分显著。研究团队通过物理诱变技术创制了一系列的水稻脆秆突变材料,从中鉴定出“脆而不倒”的脆秆突变材料,培育出国内首个具有生产价值的脆秆水稻新品种“科辐粳7号”,已经通过安徽省水稻品种审定(皖审稻20190036),目前进入大规模生产应用阶段。
主要技术指标:
科辐粳7 号在安徽省作为单季中粳种植,株高93 厘米,亩有效穗22.7 万,每穗总粒数154
粒,结实率81.6%,千粒重24.5 克,全生育期156 天,比对照当粳8 号早熟4 天左右,亩产在600公斤以上,米质为部颁优质三等。
应用领域:
适合安徽省、江苏水稻主产区域种植,在保障产量的前提下,实现秸秆生态还田,同时可以利用秸秆作为养殖业粗饲料的来源,助力种养有机结合循环模式的建立。
市场前景:
1、直接经济效益
产量:正常肥水管理条件下,亩产能够达到600 公斤以上;
收获成本:收割阻力小,省力,据测算,平均每亩收割耗油量减少1/3 左右;
机械成本:普通收割机可以实现秸秆破碎,不需要加装粉碎设备;
秸秆腐解快:减少腐熟剂使用,节约人工和材料成本。
2、间接社会效益
环境保护:秸秆直接原位还田,减少焚烧事件的发生;
秸秆利用:实现完全还田,培肥地力,解决废弃物利用问题;
适用性广:小型家用收割机也能破碎秸秆,种粮大户和个体农户都能适用;
饲用性:秸秆破碎程度高,易收集,是畜牧业很好的饲料资源。
拟转化的方式:
品种权转化、脆秆基因专利转化或技术作价入股成立公司方式。
相关图片:
科辐粳7 号大田生长情况
秸秆生态还田
品种审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