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7月2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获悉,该院智能所陈池来团队成功研制深海质谱仪,并在南海某海域成功完成多次海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中国分析化学》。该项工作成果不仅为我国深海、深渊探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也为后续寻找海底油气及矿产资源,探究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以及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等奠定了坚实的原位质谱探测基础。
深海极端环境塑造了特殊的生命过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深海探测是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深海原位探测技术可以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连续获取深海样品的组分、含量及其变化信息,因此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深海极端环境的研究工作中。
陈池来团队长期致力于新型MEMS质谱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先后突破质谱小型化设计集成、质谱关键器件MEMS制造、水下膜进样快速定量标定等关键技术,经过多年攻关,成功研制出深海质谱仪。该仪器可在原位实现深海中氮气、氧气、氩、二氧化碳、甲烷等小分子溶解气以及烷烃、芳香烃等挥发性有机物溶解气的定性及定量检测。
2022年至今,团队成员王晗、邵磊等携带深海质谱仪参加了多次专项海试,验证了其工作原理及工程应用的可行性,完成了设备功能性验证实验、海底定点在线检测实验及深度扫描试验;实现了深海冷泉区域溶解气的长时间原位检测及海平面至海底溶解气的在线检测;获取了深海海底小分子溶解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及纵向浓度分布轮廓线等关键科学数据。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不仅可用于深海探测,同样可用于内河、湖泊、近海水下溶解气信息获取,为水体环境污染和生态评估提供重要数据。
报道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3-07/25/content_55654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