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水稻育种团队的农业技术员陶亮之正在忙着整理种子,准备前往海南南繁基地开展田间品种试验。
陶亮之说:“水稻的季节性非常强,课题组每年有上万份水稻种子需要播种,不同水稻的生育期差别很大,有的早熟,有的晚熟,必须及时安排播种,才能开展下一步品种筛选试验。”
头顶草帽,臂戴套袖,脚穿长靴,一头扎进水稻田,整地、育秧、选种……这是陶亮之的工作常态。每年4月下旬到11月上旬,陶亮之都要在安徽、黑龙江等多个水稻试验基地开展品种选育。11月下旬到4月上旬,他就要像候鸟一样“迁徙”到海南,借助当地的温热条件继续开展试验,经常春节都要在海南试验田度过。
陶亮之(左一)在田间开展水稻育种工作。
在海南开展田间试验的时候,上到80老汉,下到6岁孩童,都把陶亮之叫“亮哥”,这也成为了繁忙的育种工作中的一件趣事。“被不同年龄的人叫‘亮哥’,我觉得这是他们对我的一种认可,让我感到特别亲切,虽然远在海南,仍有一种家的感觉,”陶亮之说。
1992年,22岁的陶亮之开始跟随水稻育种专家吴跃进研究员开展优良水稻品种选育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在水稻育种团队,陶亮之主要负责水稻的田间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水稻观测记录等方方面面的农事活动。30多年的田间工作经历,让陶亮之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农业一线工作者。
近年来,陶亮之和团队成员合作选育出了“科辐粳7号”“中科粳5号”等优良水稻新品种,其中,国家审定品种5个。“科辐粳7号”作为国内首个谷草兼用水稻脆秆品种,解决了秸秆还田和动物饲料短缺的重大难题。
谈及未来,陶亮之说:“国家现在对种子非常重视,端中国碗,吃中国饭,我们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今后,会继续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不怕吃苦,不说空话,多干实事,争取选育出更多更好的品种。”
报道链接:https://app.ahnews.com.cn/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253/1296939.html?xyt=1732517775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