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中安在线] 作物品质智能感知 给育种家一双“慧眼”

来源:  | 时间:2025-06-09|  作者: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检测一颗种子的“品质如何”,一向是育种家们最为关心和头疼的问题。近期,这个棘手难题有了新的解决办法:在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我国首个作物种子表型智能感知企业落户成立,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企业一成立就获得了合肥市种子基金支持。目前,该企业正在向种子表型性状智能检测和分选技术的产业化方向加速前进。

据团队技术负责人吴跃进介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都是以籽粒为目标产量,籽粒组分及其分布是作物品质育种关键。传统检测主要以化学湿法为主,不同的品质性状需要不同的仪器和方法,而且检测方法多为侵入性的,样品需要量较大。

“我们目标就是突破作物籽粒品质性状无损、单粒精准检测和智能分选的技术瓶颈,实现作物籽粒品质、生活力等多个表型性状无损快速检测和智能分选,让作物品质育种更加精准、高效,”吴跃进表示,“这将极大提升我国作物品质性状精准选择能力。”

智能感知技术带来了检测技术的“新质生产力”。以水稻种子品质检测为例,利用传统化学湿法检测稻谷的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4个品质指标,至少需要100g样品,26个小时,360元分析费用。而利用无损智能快速感知装置,可以用一粒种子在一秒时间无损检测上述品质指标,检测成本除了设备成本就是电费。

这项技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凝聚了技术团队多年的付出。在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A项目的支持下,合肥物质院智能所团队将光学、化学剂量学、计算机、自动化等学科技术交叉,解决了光谱特征波段自动选取算法、不同样品模型转移方法、微量样本精确定量、动态光谱获取以及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问题,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物品质单粒无损检测和分选智能化装置。该装置可以对单粒水稻籽粒进行多个品质性状(如: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纤维素)的无损检测和智能分选,将单粒种子排布系统和管状光谱检测器结合实现籽粒动态检测和每秒8-10粒的高通量分选。团队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该装置成功实现了种子活力、稻米食味值、种子真实性(纯度)和粒型、粒重等籽粒性状的检测和筛选。目前该仪器已经在崖州湾国家种子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种质库应用。

“这些技术发展,大大加快作物品质检测的精准性。特别是在种子活力、真实性、稻米适口性检测方面,等于将光谱检测由品质性状拓展到作物种子质量和消费者需求。”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创新加速器研究院负责人吴丽芳笑称,“通俗地说,这项技术不仅能无损快速检测出一粒种子的活力和成分,还能检测出它加工出来的米饭味道如何”。(记者 张毅璞)


附件下载: